洋溢着诗一般的灵气和激情

姜克美以其成功而独特的模式、娴熟的技术、精细而富于变化,善用自我的方式去感受和处理音乐的语意,她演绎了最新为本辑写成的三乐章胡琴协奏曲《京风》及多首其它作品,乐评谓:姜克美胡琴演奏听出耳油。

胡琴协奏曲《京风》以浓郁的北京地区的戏曲、曲艺和民间音乐为素材,用京胡、二胡及板胡三种胡琴,分别描绘了京城古都的宏伟殿堂、明媚景色和别具特色的民俗民风;展现了古都的风姿、风采、风情与风貌;讴歌了具有悠久历史、秀丽景致和朴素民风的华夏古都。

姜克美,辽宁沈阳人,国家一级演员。1988年毕业于中央音乐学院,师从李恒教授。同时广泛求教胡琴名家,系统掌握了板胡、京胡、高胡、二胡、中胡的演奏技法,博采众长,形成了“华丽细腻”的表演风格,被誉为“成功的姜克美模式”、“当代最杰出的和最受欢迎的胡琴全才”。近年来,她活跃于国内外音乐舞台,应邀参加如“嘎纳电影节”等重大国际性艺术活动,与诸多著名乐团和指挥家合作,成功地举办了一系列胡琴独奏、协奏音乐会。足迹遍及国内三十多个大中城市,以及亚洲、欧洲、北美洲众多国家和香港、澳门、台湾地区,赢得极高声誉。
出版有《京风》、《中国板胡》、《胡琴轻音乐》等数种个人专辑。为国内外二十多家电视台、电台录制了大量个人专题和音乐节目。同时致力于中国民族器乐电视作品的制作,《虞姬》和《春晓》获得第二届、第三届全国城市电视节目评选的金奖。
姜克美现为北京中国广播民族乐团首席,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,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会员。个人传略被收录在《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》及《中国专家人名辞典》。 姜克美三次踏上金色大厅舞台,如果不听姜克美的演奏,不听她意气风发地谈论中国民乐,你很难将外表柔美的她与古老的胡琴联系起来。自幼喜欢歌舞的姜克美在少年宫接触到二胡,后来进入中央音乐学院深造,系统学习了五种胡琴的演奏,由于她对五种胡琴的音色、风格、技法进行了再创造,目前已成为国内最重要的青年胡琴演奏家。

乐曲简介:

《京风》胡琴协奏曲

01 第一乐章:紫禁城 [京胡与乐队]
用京剧音乐描写具有帝王风范和权贵气派的京城故宫。历史演变、人间沧桑、风云激荡、波澜壮阔,流传下无数可歌可泣,令人感慨的故事。

02 第二乐章:芦沟月 [二胡与乐队]
以河北梆子音乐为主要素材,描绘芦沟晓月的动人景色。夜曲娓娓的歌唱,表现人民渴望和平、安宁与热爱故园故土的满腔深情。

03 第三乐章:庙会 [板胡与乐队]
以北京曲艺单弦,京韵大鼓的音乐为素材,表现新春佳节,民间庙会的热闹情景,民间艺术荟萃、色彩缤纷,秧歌杂耍,戏狮舞龙。在表现民俗风情的同时,展示了京城人民乐观豪爽和幽默诙谐的性格。

04 河北花梆子 [高音板胡] 【按:环球版缺】
乐曲是根据河北梆子中的《行弦》和花梆子《么二三》等音调作素材改编而成。引子由板胡奏出富有戏剧性的倒板腔调。紧接着小行板以连续的十六分音符构成的一气呵成的旋律,板胡与乐队竞奏,表现了热烈奔放的情绪。慢板段落,板胡常以倚音、滑音、颤音等技法润饰如歌的旋律,优美婉转。尾声再次出现小行板的曲调,并将演奏速度推高,渲染了异常热烈的音乐气氛。

05 哥哥回来了 [二胡] (扬琴伴奏:张高翔)
乐曲是根据“碗碗腔”音乐改编而成。“碗碗腔”是流行于陕西华山北麓华梁等地区的皮影戏剧种,因其以碗碗(形如小铜钟)为主要的打击乐而名,其音乐委婉动听。乐曲开始以欢快华丽锣鼓般的节奏,表示热烈欢迎亲人的场面;第二段转入慢板,旋律委婉悠长,加以富变化的演奏技巧,细腻而深刻地抒发了深厚的情谊及难舍难分的离别之情;第三段再现了第一段的曲调,像人们在欢腾的锣鼓声中唱出了欢送的歌声。

06 京郊行 [京胡]
乐曲以清新的格调,明快的节奏,描绘出新时代的京郊景致和那迷人的风景画与风俗画;曲调生动活泼,独特鲜明,情趣隽永,具有新时代的气息。

07 河南梆子腔 [中音板胡]
乐曲以河南梆子唱腔的音乐为素材,加以发展变化而成的板腔体曲调。音乐具有豫东的“上五音”,高亢激越,曲趣热情,粗犷奔放;慢板乐段,婉转深沉,极富豫西的“下五音”,曲调迂回深情,优美动听,流露出浓郁的地方色彩。

08 雨打芭蕉 [高胡 传统五架头]
本曲为广东音乐的优秀传统曲目之一。旋律流畅明快,乐曲中间的短促顿音,有若雨打芭蕉的淅沥之声;技巧的变化,速度和力度上的鲜明对比,如见芭蕉婆娑摇舞之态,极富南国之情趣。

09 秦川行 [高、中音板胡]
乐曲以高亢明亮的陕北地区音调为素材,浓郁的民间色彩,描绘了八百里秦川壮阔奇丽的风貌,歌颂了三秦儿女们艰苦创业,奋发图强的开拓精神。乐曲主题纯朴,结构严谨,运用了两种不同音色的板胡,贯穿全曲,使那豪爽奔放的性格尽显无遗。

曲目:
01. 第一乐章:紫禁城 (京胡)
02. 第二乐章:芦沟月 (二胡)
03. 第三乐章:庙会 (板胡)
04. 哥哥回来了 (二胡)(扬琴伴奏:张高翔)
05. 京郊行 (京胡)
06. 河南梆子腔 (中音板胡)
07. 雨打芭蕉 (高胡·传统五架头)
08. 秦川行 (高、中音板胡)